关工委简报第二十一期(总第 261 期)
发布人:admin  发布时间:2024-09-18   浏览次数:24
         我校化工院关工委副主任庞向东副教授            为 2024 级新生开展校史校情教育主题讲座  

   2024 年 9 月 14 日上午,在至安北楼 602 会议室,化学化工学 院关工委为该院 2024 级新生开展了一场校史校情教育主题讲座, 该讲座由学院关工委副主任庞向东老师为学院新生讲解,参会学生 百余名。庞老师的讲座从学院概况、校史沿革、大学精神、长师文 化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学校的筚路蓝缕,薪火相传的九十年的发展历 程,内容丰富。  

   在介绍学院概况时讲到,长江师范学院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 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。学校办学历史悠久,始建于 1931 年, 1958 年开始办高等教育,1999 年开始招收本科生。2001 年,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、涪陵教育学院合并成立涪陵师范学院,2006 年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。学校基础条件优越,学校地处重庆市涪陵高新区,交通十分便利;校园占地 1700 余亩,系重庆市绿色学校 建设示范学校、重庆市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。校舍建筑面积 69 万平方米,馆藏载体文献 1132 万册(种),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.2亿元;现有21个二级教学院(部)、56 个全日制本科招生专 业,师资力量雄厚。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300 余人,有双聘院士 2名、“巴渝海外引智计划”高级专家 10 人,兼职博士生导师 12 人、硕士生导师215人。学校现有省部级以上创新团队 21 个,“十三五”期间获批国家自科基金43项、国家社科基金 53 项,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进入全国 150 强,连续 5 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位居重庆前六名,2019 年实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突破。科研经费连续 4 年突破1亿元,近 4 年年均科研经费 15 万元以上。先后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、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级以上政府成果奖 40 余项。学校在社会的声誉良好。学校师德纯正、学风浓厚,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,由 2017 年全国 445 名跃升至 2022年的 306名,全国师范院校排名由全国82名跃升至45名,在2016—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(本科)中名列第 226 位。  

   在介绍长师的大学精神时庞副教授讲到,大学精神是反映一所大学历史传承、核心价值、办学特色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。长江师 范学院大学精神释义为长江师范学院地处重庆市少数民族聚居区、 渝东南贫困山区和三峡库区(简称“三区”),奉“三区”教育之 需而立、为“三区”发展而兴,领养育之情、行反哺之责,身正杏 坛、教书育人、立乡治学、振导地方。学校秉承“学高身正、敬业自强”的校训精神,确立了“创新为魂、应用为要、能力为本、服务为重”的办学理念,积淀形成了“以师为师,师从师出”的教师 教育理念、“治学促乡”的社会服务理念、“厚德博学、敬业善教” 的教风和“弘毅尚知、求真务实”的学风。这些精神文化共同构筑 了长江师范学院独有的“大学精神”。  

   讲座中,介绍了校园里各式的道路、楼宇、场馆命名的特殊的 含义和文化,同时通过《长师赋》给同学们展现了历代长师教育工 作者和学生的奋斗和奉献,从中看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、历史沿革、 长师文化。《师德铭》表达了长师教师爱岗敬业,爱生如子的情怀,是学校师德师风的高度凝炼。同时对长江师范学院校标进行了解读,长江师范学院校标呈圆状,以蓝色为基调。外环由学校名称和英文译名组成,内环由核心图案和1931字样组成。校标内环核心图案,形似迎风启航的帆船,有“长风破浪会有时、直挂云帆济沧海”的豪气,表达了全校师生建设应用型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决心和 勇气;又似一本翻开的书卷,洋溢着书香气息,意喻我校浓厚的学习氛围;又似一朵盛开的鲜花,象征祖国的花朵在园丁的辛勤培育下茁壮成长,以此表达我校人才培养质量。校标下面的两条飘带取意两江交汇,与我校地处长江、乌江交汇的地理位置相符。    

   本次讲座帮助新生了解了学校历史和文化,使其能更快更好地 融入大学生活,加深新生树立远大理想,明确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学 习目标,做好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,在书香浓厚的长师校园里 留下最美好的青春记忆,带着“学高身正、敬业自强”的校训和全 校师生一起创造长江师范学院更加辉煌的未来。  庞向东副教授的此次讲座主题突出,古今结合,深入浅出,旁 征博引,深受广大新生的欢迎,赢得阵阵热烈掌声。同学们深感受 益匪浅。  

  报:重庆市关工委、重庆市教委关工委,重庆市涪陵区关工委、 重庆市涪陵区教委关工委  

   送:本校关工委名誉主任、分管领导,校办,组织部、宣传部、 教务处、团委、学生处、图书馆、离退休处,关工委顾问、正副主 任、秘书长、各二级关工委,五老同志    

化工院赵艳杰、校关工委秘密处黄仲慧 撰稿     (传电子文档 25 份,共印 4 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