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骁勇教授为机器人学院新生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
9 月 11 日晚 7-8 点,王骁勇教授在至定北楼 206 室,为机器 人学院 2024 级机制专业50余名新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,宣讲的题目是《骄人的科技就》。具体内容如下:
一、我国的科研成果傲视群雄。
科学成果表现为论文。论文的数量和水平是由自然指数来判定的。自然指数(Nature Index) 是由世界顶尖学术期刊《自然》发 布的。自然指数自 2017 年发布以来,反映各国科研水平的自然指 数总是美国排第一,中国排第二,但中国一直紧追不舍,2022 年 起我们终于超过美国雄居世界第一。还有一个自然指数是反映科研 机构水平的,该指数一开始排第一的就是中国科学院。到 2023 年, 前十强,我国已由当初的 2 家增至 6 家,分别是中国科学院、中国 科学院大学(第五)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(第六)、南京大学(第七)、北京大学(第九)和清华大学(第十)。
二、技术发明连续多年居全球之首。
反映技术发明成果的是专利申请量。2018 年,据《世界知识 产权指标》报告,我国专利申请量已居全球第一。当年专利申请量 就等于美国、日本、韩国等前十国之和。从此我国的技术发明连续 多年居全球之首。
三、大国工匠,世界第一。
2017 年,在阿联酋举办的第 44 届世界技能大赛当中,中国代 表团以 15 枚金牌,首次力压美国赢得冠军。2019 年在第 45 届世 界技能大赛中,中国共获得 16 枚金牌再次荣登榜首。在 2022 年第 46 届大赛中我国继续保持第一。特别应强调的是,我校电子工程 技术学院的李小松荣获光电技术项目金牌。
四、令人生畏的青年科技团队。
在 2023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获奖者中, 45 岁以下的 占比 40% 左右。国家自然科学奖中,45 岁以下的超过一半。中国 科技大学物理学院的量子科研团队,平均年龄 35 岁。特别是 2018 年 3 月 5 日,英国《自然》杂志发表了两篇中国 22 岁天才少年曹 原的石墨烯重磅论文。这一发现直接开辟了凝聚态物理的新领域。 2019 年,《自然》杂志发布的十位 2018 年度有突出贡献的科学人 物,曹原名列榜单的第一位。
五、我国每年培养近 600 万科技人才。
2022 年以来,我国每年有超过一千万大学生毕业,其中理工 科毕业生占 60%以上,也就是说,现在我国每年培养的理工科大学 生近 600万,是美国的 12 倍以上。这是保证我国科技事业突飞猛进的根基。
六、领跑世界的十大科技成果简介。
1、量子技术。2、载人航天技术。3、北斗卫星系统。4、马伟 明的电机理论。5、华为的 5G 技术。6、特高压远距离输电技术。7、 核裂变的启明星 2 号技术。8、核聚变发电。9、人工合成淀粉。10、 稀土的提炼技术。 新生在中学时为了对付高考,他们整天埋头做题,因此视野很 狭窄。王教授所讲内容,紧贴专业特色,又内容丰富、视野开阔, 还有深度,学生们感到大开眼界,颇有新鲜感,也增强了自豪感, 因此听得非常专心,全场鸦雀无声。报告毕,孩子们报以热烈的掌声。
报:重庆市关工委、重庆市教委关工委,重庆市涪陵区关工委、 重庆市涪陵区教委关工委
送:本校关工委名誉主任、分管领导,校办,组织部、宣传部、 教务处、团委、学生处、图书馆、离退休处,关工委顾问、正副主 任、秘书长、各二级关工委,五老同志
长江师院关工委王骁勇、黄仲慧 撰稿 (传电子文档 25 份,共印 4 份)